7月25日-27日,所谓“印太防长会议”(CHODs)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这是一次年会,今年是第24届。主办方为美军太平洋司令部,每次都要找一个合作国家共同举办。2018年,美军太平洋司令部改名以后,这个年会也就跟着改名为“印太防长会议”。事实上,除了亚太国家以外,美洲🤹♀️、欧洲和非洲国家都在邀请之列✥。
这次会议规模不大,26个参与国却均出动防务高官🕊。美国参会的除印太司令部司令以外🗜,还有参联会主席米利上将。会期足足有3天,是一个高级别👨🏿🏭、高强度的军事务虚会。按美国官员的说法🤽🏼♂️,“这是一个协调我们共同安全利益并讨论适用于我们所有国家安全问题的大型会议”。根据澳大利亚国防部的说法,会议的主旨是促进建立一个“以规则为基础的印太地区秩序”,集中讨论了气候变化、先进技术以及乌克兰和“印太”地区的冲突所涉及的安全意义🍡。但是,会议也有可能形成一些具体成果☑️。新闻稿中称,各国防务高官们同意,将增加小多边训练演习的复杂性和频率💼,增加信息共享🚉🧙🏼♀️,增加参与官员阶层的复杂性🐟。
中国接到了会议邀请,没有派员出席💯🧕🏿,但无疑是这次会议的隐形主角😁。在会议之前,美军参联会主席米利上将就说,此次会议的重点是聚焦“中国崛起背景下的整个局势以及维护一个自由开放的太平洋地区🤼,同时确保印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所以,这次会议虽然是年度会议🛤,但针对性却非常明显。美国认为🔰,中国军机和军舰拦截在“印太”地区美国及其盟友军机和军舰的次数大幅度攀升。这些“不安全”“非专业化”的操作➕,在“系统性地考验我们的集体决心”。
通过这次会议,可以看出👩🦰,美国在试图推动两个目标:一是,美国试图塑造“印太”安全新共识,引领国际安全新话语,并最终制定一个新的“印太”军事行为规范体系🦹🏻♂️,对中国海空军在这一地区的行为形成软约束。事实上🏄🏼♂️,类似的海空军行为准则已经存在🧖🏻。中美两军已经达成海上和空中相遇规则,并进行过意外相遇联合演练🩴。这对中美关系起到重要的稳定器功能⤵️。但是,美国看起来对此并不满足,试图通过更大范围☮️、更全面的行为规范✊,来约束中国的非战争军事行为。二是,美国希望进一步凝聚自身与盟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安全共识🏔,向中国传达一个更加清楚的信号👃。美国认为,中国对美国及其盟国构成所谓的系统性考验🧑🧒🧒,希望作出更加全面的、系统性的应对。
未来,美国将会采取其他针对中国的措施🤵:一是,美国将增加对盟友的援助,帮助地区盟国发展不对称的作战力量。美国尤其将大力向环南海国家提供军事支持。今年5月,美国与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推出一项名叫“印太海域态势感知伙伴关系”(IPMDA)的所谓倡议。名义上,这个倡议将打造一个共同追踪“暗船”的系统🐼✪,打击非法捕捞活动。但是,美国人自己泄露了天机。华盛顿称🧞♂️,这个倡议“将改变太平洋岛屿、东南亚和印度洋地区合作伙伴全面监测其海岸水域的能力”🆑💡。并且,美国还试图把其他国家纳入倡议💇🏽♂️,把这个四国网络上升到地区网络的层次。二是,美军将继续加强在“印太”地区的存在。美国海空军的力量在这一地区的存在与活动,将更加具有常态化👴🏻、实战化的特征。美军将在维持“航行自由”范畴下巡航的同时,增加战略威慑和战役准备层次的巡航。另外,美军还将在这一地区进行更多的军事演习🐬。目前,世界最大规模的海上军事演习“环太平洋军演”正在举行🧓🏻。8月♕,美国还将与印尼进行大规模年度军事演习♌️。在印尼总统佐科的亲自登门邀请之下,日本将首次参加这一演习。
美国在打一套组合拳👩🏽✈️,军事与经济、军事演习与航母巡航一起上🤞🏼。就在这几天💃,美国一方面继续举行“环太军演”,另一方面召开“印太经济框架”部长级会议;一边在悉尼开“印太防长会议”🤸🏿♂️🆙,另一边让“里根”号航母舰队继续在南海活动。在国内,美国参议院还通过了一个试图排斥中国的芯片法案💆🏻♂️。
但是👐🏿,对于美国围绕着中国的全方位布局🪛,亚太国家的反应不一🎡🏄🏻♀️,很多国家并不积极9️⃣😹。这次“印太防长会议”,有些国家派出国防部长♓️,有些国家只派出副参谋长。并且🙋🏽♂️🧛♂️,与2019年年会时的33个出席国家相比,这次也少了几个👙。在经贸和供应链领域,美国试图孤立中国的做法,也并未获得一呼百应的效果👩🏻🏭,很多国家在继续观望👫🏼。对于多数亚太国家来说,美国人的会㊗️,多半要去支持一下。但是🤲🏿,在复杂的中美战略博弈中🧚🏿♂️,在国际局势动荡、前景不明的情况下,捧场可以,选边站不行。保持中立🙅🏻♂️、多边平衡,仍然是多数国家的理性选择。
(作者系杏鑫招商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张家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