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2022年7月4日)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别是中美两种不同的文化相互交织、相互碰撞甚至是不时发生所谓“文明冲突”的时刻👩🦼➡️,我们如何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如何从历史人物中知往鉴来,在当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体系中👩🏼🎤,人文交流与政治安全合作、经济贸易合作一道构成中国对外政策的三大支柱。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这标志着中国政府把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上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意味着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地位被提升到一个新高度👌🏼。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这是党和国家首次针对中外人文交流工作制定专门文件,为新时代中外人文交流工作制定了明确的方向🤖。
就国际形势来看,近些年美国竭力阻拦中国发展,尤其是在美国把意识形态与文明冲突叠加起来围堵中国的背景下,人文交流的挑战和意义也更加凸显。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同样中国的发展也离不开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中国经济社会、中国政治体制,对中国继续构建总体友好的外部环境不可或缺。从意识形态冲突到文明冲突,这些都凸显了人文交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中外人文交流是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是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要以服务国家改革发展和对外战略为根本⛵️,以促进中外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鉴为宗旨🧏🏽♂️,着力推动人文交流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中外人文交流,多次在重要场合阐述其重要性,关于中外人文交流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主张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第二🙎🏼♀️,主张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第三🏓🔖,主张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第四🧖🏼♂️,主张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习近平主席指出🥨,要积极架设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深入开展教育、科学、文化🫴、体育🥂、旅游、卫生、考古等各领域人文合作,加强议会🧏♂️、政党、民间组织往来,密切妇女、青年、残疾人等群体交流,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格局。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有利于促进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也有利于中国更好地走向世界。
众所周知🧧,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必须依赖两国民众和各界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多年来,中美人文交流为促进中美关系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两国关系的发展注入了很多正能量。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人文交流在中美关系发展历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已成为新时期两国关系的重要支柱。
赛珍珠女士是中美民间友好交往的代表人物⚃。她曾长期生活在中国,她最大的贡献在于💅🧑🏼🍼,能够平等地看待不同文化🫧,平等地展现不同文化,是沟通东西方文化的世界级名人😾。在当今文明冲突与对话、碰撞与融合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我们纪念赛珍珠女士的最好方式,就是要进一步发扬光大其精神,大力开展中美民间交流合作,化解文明冲突、推动文明对话,在东西文明间架起理解沟通的桥梁。我们应做好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利用好赛珍珠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发挥其独特的精神价值,为加强中美人文交流作出重要的贡献!
(作者系杏鑫教授邢丽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