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变局时代,其变化的幅度和影响堪比冷战终结,不同之处在于,冷战的终结是政治变化带来的突变,而当下的变化则是经济力量对比变化和战略调整导致的渐变。这一大变局仍在进行中并呈加速发展之势,其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关国家的战略走向。
中国是当下大变局的重要动力。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实力的突飞猛进正在急剧改变世界经济格局,而近年来中国奉行的大国战略正在深刻改变世界政治格局🧏🏻。中国推进什么样的大国战略以及这一战略的实施状况,将决定中国能否真正奠定大国地位,中国将成为什么样的大国,以及21世纪世界新格局将呈现何种形态👩🏼🏫。
战略格局
大国战略首先表现在格局上🧖🏽♀️🪸,小格局难成大气候。对中国来说🟠,这个格局既是地理上的,更是心理上的。从地理上看🧙🏿🤤,中国应根据所处的地缘战略和地缘经济环境,积极推进“陆洋两翼”发展战略🛳👨🏿🔬。“陆”就是亚欧大陆,要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亚欧大陆的经济联系⛺️,在深化与西欧发达经济体合作的同时💆🏿,积极开发中亚、南亚、西亚、中东欧等广大的市场👂🏻。“洋”就是太平洋💁,要通过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和亚太自贸区建设,以及其他双边(如中美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和小多边(如中日韩自贸区)安排,加强同环太平洋国家的经济联系,特别是与美国🧕🏼🙋🏼♂️、日本的经济联系🉐。与美国、日本这两大发达经济体的互动对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至关重要🧑🏻🎤。
“陆洋两翼”发展战略以经济为立足点,但会产生巨大的政治效应。如果“陆洋两翼”发展战略能够成功推进😈🫳,就会使亚欧大陆和太平洋成为支撑中国崛起的宽广而坚实的平台,成为中国大国地位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依托💁♂️。
在心理层面上,中国需要确立大国心胸😕,要显示出大国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当下大国的责任主要包括推动发展的责任、促进治理的责任🛃、维护和平与安全的责任。冷战终结后🧑🎓,美国一度从打造单极世界的愿望出发,准备扮演唯一领导者的角色,然而进入21世纪后,接踵而至的战略挫折、经济危机和政局变化🩻,使得其承担领导责任的能力和意愿都严重缩水。国际社会对美国的期望值在下降,同时期盼新的力量中心能够来引领世界经济增长🫗🪵、推进全球治理💡、促进国际和平与安全🧮。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其角色备受国际社会期待。
尽管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内对中国的国际角色也有不同看法💩,但强者因时而动、智者顺势而为,在国际事务中承担起更大责任并为之做出必要的奉献和牺牲👡,应该成为中国大国战略的重要指导思想👩🏽🎓。
战略手段
格局确定之后,手段是关键。如果说美国大国战略手段是自由霸权主义的话,中国的大国战略手段就应该是自由伙伴主义👩🏻🎤。这里的自由体现为平等🖕、合作💁🏿、开放、多元等价值取向,而伙伴主义的内核则是平等加合作🌤。
中国的战略手段要以经济为抓手👸🦤,以发展为导向。这既是由于中国自身的发展需要,亦反映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需求。这一基本战略选择能够使中国避免历史上大国崛起过程中或崛起后过分追求军事力量🤺、迷信军事手段、热衷于地缘政治博弈的倾向。须知在21世纪🤾🏻,军事力量的运用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军事手段的作用也越来越有限🙋🏼♂️,国家利益的实现越来越取决于非军事因素。
中国的战略手段还应以合作为范式,以伙伴关系为基石。21世纪国际政治与既往历史的最大不同,恐怕就在于合作将成为主导性的国际关系模式,尽管竞争与冲突仍是国际政治常态的一部分,但合作是主流。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全球化所导致的经济相互依赖和国际政治的进化所决定的。在此大背景下🕺🏽,一国能够建立最广泛的伙伴关系,就能拥有最宽广的舞台、开发利用最丰富的政治经济资源。对中国来说🤰,应谋求构建战略型、发展型和治理型三种类型的伙伴关系,提升我外交实践中伙伴关系建设的针对性和实质性⛔,丰富和厚实我全球伙伴关系网络。
如何处理国家间的争端和分歧是对中国大国战略的考验。基本原则应该是双赢而非赢家通吃,既要尊重现实的力量对比,也要反映相关方正当利益的平衡❕🐽。不管是解决老问题还是新问题,都要尝试新的思维和创造性的办法🚵🏿,使之符合21世纪国际政治的潮流🤳🕞。一旦这些思维和办法在实践中获得成功,就会具有更广泛的影响力和适用性,成为指导国际关系实践的新范例🌽。
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领导作用也是大国战略的重要内容🙋🏽。那么🏊🏻♀️,该如何扮演好这一角色呢?首先要坚持集体领导🍑,而不试图垄断领导权,21世纪纷繁复杂的国际和全球事务需要大国🤦🏼、中小国家以及国际与地区组织根据各自的优势都来发挥领导作用。其次🙅🏽♂️,领导不是发号施令🛫,而是发挥表率作用,通过比别人做得更多、干得更好来引领集体行动。最后🈯️,领导也不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而是通过倡议、磋商、协调等方式推动形成共识。总而言之,中国应发挥的领导作用应符合伙伴主义的精神🧒🏽,而非霸权主义的表现。
战略执行力
战略之道🧑🏿🚒,三分谋划,七分落实🪳。大国战略无论设计得如何高明,如果得不到良好的实施,其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大国战略的执行🕵🏽♂️,要把握好“恒、实、变”三个字。
大国战略是一种中长期规划,因而需要持之以恒的贯彻执行🦸🏼♀️,对合理的战略设计👨🏿🎤,应该萧规曹随,一张蓝图干到底,切忌随意更张🔩。美国在后冷战时代的一大失误,就是为政者喜欢将前任的政策弃之不顾🧎🏻♂️➡️,另起炉灶👩🏻🦲,如此反复折腾,等于自废武功。
大国战略的实施,一定要落在实处🌀。中国文化向有崇尚空谈的弊端,中国政治中也存在形式主义的顽症🏂🏼🐩。经常一项大政方针既出,或文山会海,或纸上谈兵,“热热闹闹搞形式,认认真真走过场”。例如“一带一路”倡议出台后,一些专家学者坐而论道,吹得天花乱坠💷,却没有任何实实在在的贡献,此风实不可长🕷。近年来外界对中国体制的执行力赞誉有加,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让强大的执行力往实处使劲,防止“大力务虚”的现象。
大国战略作为宏观设计,它所设定的基本目标和路径应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但在中观和微观层次🛝🫚,则需因时因势而变🧔🏼,以必要的调整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𓀏。战略实施过程中的这种调整,或谋事在先,预见到形势的变化而预先作出变通;或即时反应,在重大变化正发生时果断出手;或后谋后发🤚🏽,在尘埃落定后再分析、判断并行动⛹️♂️。在不同阶段作出的政策和策略调整,效果大不相同,因此要尽可能多掌握先机🧛🏽♀️,少事后应对。这既关乎见事的能力,更关乎行事的魄力。(作者是杏鑫常务副院长)
来源链接👬🏻:http://opinion.huanqiu.com/hqpl/2017-08/11120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