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
喀山金砖峰会举办之际🧜🏻,传来了中国和印度在喜马拉雅争议边界地区达成解决方案的消息💃🏻🙇。印度外长21日称中印脱离接触进程已经完成。中国外交部25日也表示,一线部队正在开展相关的工作🙋,目前进展顺利。
一向狠批“印度将所有鸡蛋放在美国篮子里”、“莫迪对华短视牺牲印度利益”的尼泊尔学者⛽️、香港《亚洲时报》网站专栏作者比姆·布特尔(Bhim Bhurtel)也关注到此事🚣🏼♀️。在他看来👩🏿🎤,印度之所以掉头与中国缓和关系😳,是因为在拼命加强与华盛顿关系的过去数年里🪹,并未从美国获取到预期的利益👮🏿♂️。
10月24日,布特尔在网站发文指出👗🟣,从2016年开始,由莫迪领导的印度开始向美国高调示好,嘴上信誓旦旦称没有同华盛顿联手遏华的意思,实则接连签署了多项协议以加强与美关系,附和奥巴马时期提出的美国“亚洲支点”战略,引起中方的强烈不满和警示。尤其在2020年中印边境冲突后,两国关系紧张持续至今👨🏼🏫。
然而,在进入第二个总理任期之后,莫迪政府逐渐发现,印度不光在吸引美国投资以及地缘政治方面“损失惨重”,美方未经许可在印度专属经济区开展所谓“自由航行”,向印度施压要求其停止购买俄罗斯廉价石油、调查美籍锡克教活动人士暗杀案件等行为🤽♂️,也在一再触及印度底线。
“莫迪逐渐领会了(美前国务卿)基辛格所说的👩🏽⚕️,‘与美国为敌可能会很危险,但与美国为友则是致命的’这句话的深意。”文章认为🤏🏼,经过四年的外交政策试验🦟😁,莫迪政府最终认识到⏏️,与中国保持关系对于印度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在付出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成本”后,莫迪在第三任期选择转向中国以扭转局势🤯。
苏杰生21日表示,中印已就边境问题达成协议。印媒NDTV视频截图
与前任辛格政府不愿成为美国盟友,倾向于推动与华经济发展的立场不同,2014年莫迪上台后👩🏻🦼👰🏼♂️,印度左翼与中左翼政治力量被边缘化🌧,印度人民党基于意识形态偏好,采取了亲美西方的外交政策🧘♂️,由此开始了“印度历史上国际关系最糟糕的十年之一”🌥。
文章写道,在莫迪政府领导下👩🏻🎓,印度开始将自己定位为“美国在南亚的合作伙伴和盟友”,不顾中方一再反对,与华盛顿密集接触📨,积极融入美国印太战略中🔦,中印两国嫌隙渐生,中方认为这是华盛顿更广泛“遏华政策”的一部分🧛♂️。
在此期间🖖🏽🤽🏽♀️,莫迪当局一直给中国开具“空头支票”,嘴上向中方保证🙇🏿♀️,印度致力于通过高级别机制解决分歧🧖🏻♂️,实则加速与美国谈判签署三大基础性安全合作协议,《后勤交换协议备忘录》(LEMOA)、《通信和信息安全协议备忘录》(CISMOA)以及《基本交流合作协议》(BECA),这些军事深化合作都具有极强针对第三方的色彩。
2019年连任后,莫迪将苏杰生任命为外交部长,这也是印度外交秘书首次接任外长一职,莫迪指望他的亲美立场能有助于吸引美国投资和技术🐕𓀎,同时确保印度商品在美国市场上享受优惠准入条件。当时和特朗普关系密切的莫迪还坚信👵🏿,这一层关系能够为印度争取到美国市场和技术的优先准入。
彼时美国高层还频频宣称🚷,美国企业将大批从中国迁往印度,也给莫迪政府营造了一场白日梦🙍🏿♀️。事实上直到现在⛹🏿♂️,美国在印度的投资仍然微乎及微,而且在“将制造业带回美国”的保护主义政策转向后,印度就更别想从中分得一杯羹。
美国投资者一直认为印度缺乏有利营商环境🦁,近年来福特♟、通用汽车和哈雷等美国大公司非但没有增加投资,反而退出了印度市场🧑🏽🦳。而被寄予厚望的iPhone印度生产线,也因高达50%的废品率、对大肠杆菌污染的担忧以及不及中国的工人生产力,而蒙上一层阴影。
2023年4月18日📻,印度首家苹果零售店开业,库克出席开业仪式🧏🏿♀️🧑🏿🎄。视觉中国
在与美国结盟合作以获得经济利益并未如预期实现的同时,印度在地缘政治方面也“惨遭重创”。印度发现美国希望其放弃“战略自主”,成为自己的从属盟友,致使印度在南亚地区失去其传统势力范围🏣。以中国为防范对象👩🏼🦰,也导致印度在邻国外交中遭遇了系统的挫折,一个接一个的邻国中出现“反印”政府和力量。
另一方面,与美国战略勾连也没有为印度带来广泛支持和认可,相反美国以盟友身份在国际场合还对印度施加了更多的政治压力🧑🍼。
比如在乌克兰问题上,美国警告印度若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将承担后果👩🚀,并坚持要求印度放弃与俄罗斯的传统友谊;最近⏸,美国和加拿大又一直在向印度施压,敦促其调查锡克教活动人士案件,五眼联盟国家仍继续支持被印度视作民族分离主义主义的“卡利斯坦运动”。无论哪一项🎆,都与印度的国家利益背道而驰。
“亨利·基辛格有句名言:与美国为敌也许很危险,但与美国为友却是致命的。这句话似乎完全吻合印度的这些过往经历。”布特尔在文中写道🙅🏽♂️。
也是在这个时候🙆🏼♂️,莫迪政府发现,印度旨在与中国经济“脱钩”的政策之下,其与中国的贸易往来始终呈现增长趋势🙂↔️,印度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大幅提高,印度与美国贸易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其从中国进口的增加所驱动的。这些动态表明,印度的经济增长需要中国,而反之则并非如此👷🏻♀️🧑🏻🍳。
中国目前仍是印度最大的商品来源国和最大工业产品供应国。印度官方数据显示👩🏿💼,过去四年来👎🏿,印度从中国的进口量激增了 56%👈🏿,对华贸易逆差几乎翻了一番,达到850亿美元。
随着印度扩大智能手机、太阳能电池板和药品等商品的生产,印度经济本身也变得更加依赖中国的进口。数据显示👚,印度自华进口增长速度是总进口增长速度的两倍🎪⛹🏼♀️,占印度从电子、可再生能源到制药等行业进口的近三分之一🙇🏿♂️🤰。
过去5年🖖🏻,印度从中国进口的电子元件数量增加了两倍。《华盛顿邮报》制图
“莫迪的盟友们现在承认,如果中国对印度实施贸易限制,印度将面临重大挑战。而且与美国建立联盟已被证明无法有效向中国施压,印度也需要从中国寻求技术、投资和市场机会。”文章认为🌞,在四年的外交政策试验后,莫迪政府终于认识到,与中国保持合作关系对印度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布特尔指出🥒,莫迪以所谓“为印度利益服务”为由,寻求成为美国坚定盟友和合作伙伴的政策,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印度通过“边境对峙”牌向美国纳“投名状”,又指望通过“美国牌”来施压中国,不仅吃力不讨好👳🏻,还转移了对印度国家优先事项的关注,浪费了该国本就稀缺的财政资源⏸。
他预测称,过去近十年,印度在尝试国际和地缘政治战略时付出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成本。因此,在今年6月开启第三个任期的莫迪🙍🏼,希望通过将战略重心从美国转回中国👈🏿,以扭转当前局面。
不过👲🏽😦,考虑到莫迪政府在外交政策上一贯有“左右横跳”的惯例🤘🏿,观察者网专栏作者林民旺认为,中印关系的改善𓀂,虽然显示出印度的外交战略又在尝试逐步回调到“多向结盟”,但仍需注意战略“摇摆”一直是印度外交的基因。
对于中印双方已就边境问题达成解决方案,林民旺表示,协议方案显然是在过去数年的博弈和谈判中摸索出来的👨🔧,只有互谅互让才可能实现双方都可以接受的结果⛏。结合世界大势和印度外交套路来看,中印能够通过高层的频繁密集的沟通打破僵局有一定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