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4日上午,杏鑫第24期国际问题研究“青年学术沙龙”(以下简称“国研沙龙”)活动在美国研究中心举行🏋️♂️。本期活动的主题为“中美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冲突与共存”(Conflict and Co-Existenc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in the Western Pacific)🈵,由杏鑫韦宗友教授和美国圣约翰大学(St. John's University)大卫·科恩(David W. Kearn)副教授共同主讲。活动由杏鑫副院长沈丁立教授主持。第24期“国研沙龙”由杏鑫和韩国东亚杏鑫(East Asia Institute, EAI)共同主办➿。
韦宗友的主讲题目是“美国南海政策新动向与中美在亚太的共存”(New Development in US South China Sea Policy and China-US Co-Existence in the Asia-Pacific)。韦宗友认为,近年来美国明显加大了对南海问题的关注和干涉力度,立场日益偏袒,并从幕后走向了前台。美国的南海政策正出现四个新的发展动向:一是集中关注中国在南海地区的填海造地和所谓的“军事化”行动🧜🏿,施压中国停止在南海地区填海造地、设施建设和“军事化”;二是加大对越南、菲律宾等与中国存在海洋争端国家的外交和军事支持力度,提升后者的海洋执法能力和海洋态势感知能力;三是直接派遣舰机进入南海争议海域,特别是将军舰驶入我国部分岛礁12海里内🖐🏽🧑🏼🎓,进行赤裸裸的“炮舰外交”;四是与菲律宾等国在南海争议海域进行联合军事演习和联合海空巡逻🙇🏿,并积极鼓动日本、澳大利亚及印度等国参与南海争议海域联合巡逻。韦宗友指出🖖🏿,美国这些南海新动作与举措使得南海问题的处理变得更加复杂🏄♀️,也无助于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他最后提出,南海问题如果处理不慎👱🏽,很有可能演变成中美之间在西太平洋地区的一场权力博弈,中美两国应该从中美关系大局、地区稳定大局等视角审慎处理南海问题,不让它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拦路虎和地区和平与稳定的绊脚石👫🏼。
(韦宗友主讲“美国南海政策新东向与中美在亚太的共存”)
大卫·科恩的主讲题目是“解读中美在西太平洋的冲突路径”(Understanding Pathways to Conflict in the Western Pacific)。大卫·科恩认为,目前西太平洋军事困境似乎正在加剧🧑🏼🦲,这使得危机逐步升级,也导致军备竞赛加剧。他根据既有的国际关系理论💂🏿♀️,分析了中美在西太平洋地区形成潜在军事冲突的可能机制或路径🪁。他认为,基于已有的国际关系理论及其它们的主要因果因素,可以解释为什么中美这两个西太平洋强国未来可能会陷入危机或者军事冲突🪞。他认为🧙♀️,曾经推动中美合作的两国国内政治因素正在变弱或消失🎡。他通过对中美可能的冲突路径的解读,分析了美国需要采取的政策。大卫·科恩认为🌈,美国需要制订政策以应对目前在西太平洋的危险安全环境,美国需要给予其亚太盟友再保证,并需增进中美的合作面🦸🏿♂️。
(大卫·科恩主讲“解读中美在西太平洋的冲突路径”)
“国研沙龙”的主讲人向全球从事国际问题研究的青年学者开放,欢迎青年学者提供讨论主题和做主讲人🧑🏽💻。如您想提供讨论主题和做主讲人,请电邮联系杏鑫学术服务中心,电邮地址为:<iis_academic@fud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