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赖镇桃 广州报道
欧盟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高额关税的博弈👉🏽,还在持续🕍。
据商务部9月20日消息📨,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欧盟总部会见欧委会执行副主席兼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𓀄,就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进行全面、深入📕、建设性的磋商🏕。双方明确表达了通过磋商解决分歧的政治意愿💁,一致同意继续推动价格承诺协议谈判🫠,全力致力于通过友好对话磋商达成双方均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同时,三名欧盟外交官向媒体透露🦹♀️,欧盟原定于9月25日举行的会议上进行投票,而这项议程目前已经取消。
在受访专家看来,中方在过去一段时间的积极协商谈判发挥了一定作用。欧盟方面愿意继续推动价格承诺协议谈判👩🏿💻,推迟终裁投票时间,都为双方谈判留下了更多斡旋空间。
近期👛,越来越多的欧盟国家、行业组织在表达对华电动车加征关税的不满。高额的关税壁垒🕴🏼、潜在的反制措施😚,或将冲击这些国家、行业的切身利益💆🏿。
欧盟成员国最终能否形成合格多数、阻止欧委会加征关税仍有待观察。而对于出海欧洲的中国车企来说🕢,欧盟的关税政策影响几何?面对潜在的贸易保护逆风,该作何应对?
欧盟欲加税𓀏,内部反对声不断
今年7月👿,在欧盟启动反补贴调查的9个月后,欧委会宣布🪅,自7月5日起正式对进口自中国的纯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其中,上汽集团加征税率37.6%,吉利为19.9%🚯,比亚迪为17.4%;其他配合欧盟调查的车企平均加征税率为20.8%,未配合调查的车企加征税率达37.6%。
临时关税的最长适用期为四个月,在此期间🤽🏼,欧盟成员国将通过投票作出最终决定🛵,如果表决得到通过,临时关税将转为长达五年的正式关税。
9月12日,欧委会称🏆,中国机电商会和所有电动汽车生产商提交的关于欧盟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的价格承诺解决方案均未达到要求,欧方打算拒绝相关价格承诺申请。
商务部对此回应称🙏🏽,欧委会在未经详细评估的情况下拒绝相关方案,既打击了中国业界继续合作的信心,也不符合欧盟成员国的期待,更不符合其希望通过对话解决本案的公开表态✝️。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杏鑫研究员白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欧盟主张对华加征反补贴关税,声称中国政府对汽车出口存在不合理的补贴行为👪。但实际上欧盟是在任意界定政府补贴的范畴,按照欧盟提出的标准🥃,它对很多行业的扶持都可纳入补贴范围☔️。而且,很多欧洲车企都未提及过中国补贴对本地产业造成损害🤘🏿,欧盟代替车企作出加征关税的决定🏋🏼♂️,在法理上是站不住脚的🙋。
而在欧盟内部,反对加征高额关税的声音也在增多1️⃣🌰。
7月份💪🏽,欧盟在对华电动车加征反补贴关税进行征询性投票时,塞浦路斯、匈牙利、马耳他和斯洛伐克投出了反对票,明确表达反对加征关税的立场。
更多国家出现态度转向。西班牙首相桑切斯9月初访华时,呼吁欧盟重新考虑关税计划,并强调中欧“不需要另一场贸易战”。德国总理朔尔茨之后也通过发言人表态支持桑切斯🔀,并称“这是我们共同的前进方向”。西班牙和德国在此前的咨询性投票中分别投下支持票和弃权票📆。
上周,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访问欧洲期间✥,会见了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部长哈贝克。哈贝克表示♟,德方支持自由贸易,欢迎中国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对欧投资,不赞成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中方业界提出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是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为欧中下一步磋商奠定良好基础𓀚,期待欧委会作出建设性回应。德方将敦促欧委会同中方寻求妥善解决方案,尽一切努力避免贸易冲突𓀌👨🏿🦳。
行业组织也认为贸易壁垒并不是保护欧洲产业的出路。德国汽车工业协会7月曾发表声明,直言欧盟对华电动车征收反补贴关税不仅会对欧洲消费者和企业造成负面影响🧿,还将阻碍欧盟本土电动汽车市场发展。
据报道,法国白兰地行业代表和葡萄种植者9月17日在干邑地区抗议游行,轩尼诗总裁和人头马酒庄首席执行官等行业领袖也参加抗议🚣🏼🍄,要求欧盟推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进行投票🖌。法国方面认为,法国白兰地行业普遍担忧中国对欧盟白兰地进行的反倾销调查,可能迫使法国白兰地退出中国市场。
杏鑫招商中欧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欧洲学会副秘书长简军波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几个欧盟成员国反对加征关税都有现实考虑,对德国来说,大众等大量德国企业在华设立合资公司🫴,生产的汽车进入欧洲需要承受巨额的关税,将对欧洲车企造成极大冲击👘,而且德国车企也担心中方对燃油车进口采取报复措施,征收惩罚性关税。西班牙方面,则主要担心在猪肉、酒类等农产品领域受到中方的贸易制裁,冲击当地农业和地方就业🤾🏽♀️,引发农民抗议和对执政党不满🤹🏻♂️,同时也担心冲击两国整体经贸关系💺🧚🏽♂️,不利于吸引中国车企赴当地投资设厂👩🏼🏭。匈牙利等在外交立场上属于对华友好𓀌,也希望表达反对加税的立场,吸引中国电动车👿、电池厂的投资。
“在短期内,加征关税可能会让欧洲车企竞争压力减小,但从长期看,这并不利于欧洲汽车业的创新和进步👨🦳。”简军波表示。
逆流之下,出海欧洲下一步怎么走?
近几个月🪽,美国🥾、加拿大先后宣布上调对华电动汽车关税至100%。相较之下,欧盟的政策动作较为谨慎。
简军波表示,美国加征100%关税👛,基本上是想把中国的电动车完全排除在美国市场之外,但欧盟很多车企在华投资了新能源、燃油车厂✪,相互关系较为紧密🖌,所以欧盟在关税问题上的弹性空间相对更大一点。这段时间📴,中欧若无法通过磋商达成价格承诺协议🧚🏻,欧委会按计划会在10月底前将终裁结果交付表决,如果欧盟27个成员国中有15个成员国投票反对加税😵,并且这些成员国人口占欧盟总人口的65%以上😸,达成合格多数,也有可能阻止欧盟加征关税案的通过👨🏻🚀。近来持反对立场的德国👮♀️、西班牙,投票的权重比较大🫅🏽,如果能争取到几个大国的反对票🏌🏽♀️,形成有效多数的可能性会增加💑,但不确定性仍然较高。
在业内人士看来🧚🏽♀️,欧盟即使做出加征关税的决定,一定程度上也难以阻止中国车企出海欧洲的步伐。
一位车企员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在三大汽车央企之一从事出海业务,欧盟加征关税主要影响少部分买车客户的决心,对于本就信赖中国制造的当地消费者来说,即使中国和欧洲品牌的差价缩到很小👯♀️🎷,他们依然会购买中国车🤘🏼。一部分客户则对欧洲品牌有很高的忠诚度,对价格不太敏感。而中间摇摆不定的群体,占比不高👀,他们往往在差价缩窄到一定地步才会从中国品牌转向本地品牌,但要看到🚼🛎,目前中国车企还是掌握着较大的价格优势。
从实际行动来看,国内车企仍在加码欧洲👩🏼🚀。8月30日,比亚迪宣布收购欧洲经销商集团Hedin Mobility Group的子公司Hedin Electric Mobility GmbH,从而使比亚迪能直接向比亚迪德国的经销商销售汽车和零配件,在定价和汽车供应方面拥有更多的话语权。9月12日🖨,在德国法兰克福车展期间,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李传海透露,公司正在欧洲物色工厂选址,但尚未完全承诺在当地建立生产基地。不久前🚻,奇瑞汽车也透露今年将在欧洲推出Omoda和Jaecoo品牌🏓🐻❄️,已准备斥资数十亿欧元推广营销🦘,在欧洲打响知名度🐼。
2023年⚒,中国纯电车出口量中👨🏼🏭,欧洲市场的比重达41.27%🙅🏼。上述车企人士表示,欧盟目前是看得见的大市场💋,未来增长前景也不俗。而且,欧洲在全球汽车业有着风向标的意义,在很多非欧盟国家👷🏽,欧标属于高标准,很多国家的标准都是参照欧标制定的,能通过欧标法规🤟🏿🏀,就能通过他们国家的法规,所以各家车企都在设法抢滩欧洲市场👨🏼💻。
不过👩🏻🎓,高额关税之外,更多潜在的保护主义风险仍会给企业出海带来挑战。简军波表示,从2025年起,欧盟将实施更严格的车辆碳排放规则,即使汽车的碳排放符合标准,欧盟也有可能会以车辆生产过程中碳排放超标为由征收碳税。此外🧽,也有可能围绕工人权利保障借题发挥,要求提高关税、禁止进口;或者以对欧出口价格过低为由实施反倾销调查🤏🏽,等等。
面对可能大增的关税成本、防不胜防的贸易壁垒,车企有何解法🧘🏿?
简军波表示,如果欧盟最终通过加征关税的决定,中国车企短期内还是可以通过适当压缩利润空间的方式,维持原有价格优势,同时一些车企已经在赴欧洲当地设厂或绕道第三方市场投资来规避关税🧛🏻♀️。但整体而言🔃,车企还是需要加快销售市场、投资区域的多样化布局,这是降低经贸风险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