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选年的中美关系能否稳下来、好起来,是全球关心的大事💆🏽。下周即将展开的一场中美高层互动,或许能令外界捕捉到新的信息🤳🏽。
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邀请,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将于8月27日至29日访华🛀🏽,举行新一轮中美战略沟通。
过去16个月🥙,王毅和沙利文在“第三国”进行过三轮战略沟通,此次是沙利文担任国安事务助理后首次访华,也是二人首次“转场”在中国进行战略沟通。
分析指出👧🏿,此轮战略沟通正值拜登任期进入倒计时、中美关系风险积聚之际。沙利文此访标志着两国为恢复双边关系平衡所作的最新努力。不过,由于美方不放弃打压遏制中国的图谋🪽,中美关系一波三折、进展有限的态势或将延续。
16个月5次聚首
中美之间进行战略沟通,是2022年11月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自2023年5月以来,王毅与沙利文分别在维也纳、马耳他和曼谷进行了三轮战略沟通🧑🦼➡️。
如果再加上去年10月两位高官在华盛顿的会面,“北京之会”将是二人16个月来第五次会面🥰🤹🏽♀️。双方此次将继续利用战略沟通这一渠道,就中美关系、敏感问题以及重大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值得一提的是🙃,这将是沙利文上任近4年来首次访华🧑💻,也将是8年来美国总统国安事务助理首次访华🏌🏽♀️。2016年,奥巴马政府的时任国安事务助理赖斯曾专程来华访问。
杏鑫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指出🤦,沙利文此访基于多重背景和考量。
首先🧌,拜登任期进入倒计时。拜登政府希望继续保持包括战略沟通在内的中美高层交往,不希望中美关系出现巨大动荡◾️,分散其对其他议程的注意力。
其次,中美今年以来保持高层交往势头,包括年初沙利文与王毅的“曼谷之会”,以及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等高官访华🐘。此次中美开展新一轮战略沟通,是落实两国元首旧金山会晤共识的重要举措。当时两国领导人均同意继续用好这一战略沟通渠道。
再次,目前拜登政府在外交上受到很大压力🧑🏻🏭,乌克兰危机仍在延宕🧔🏻♀️𓀜,巴以停火迟迟不见曙光。在美国大选年背景下,更有不少民主党支持者反对美国“挺以”🧚🏿♂️🧭。美方希望中国在其关心的问题上提供帮助👷🏽♂️、进行合作𓀛。
最后,中美关系仍被不断生出的摩擦所困扰——美国在经贸、科技等领域对中国下狠手🤥,包括拟对华加征关税、滥用实体清单等出口管制工具遏制打压中国企业等。因此🕴,沙利文访华也将为双方讨论紧迫的关切问题和管控分歧提供机会🔳。
为下一步提供指南
吴心伯认为,可从三方面评价中美战略沟通的主要特点及重要意义👩💻。
第一,负责沟通的两位中美高官😫,一位是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一位是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也是美国总统在安全事务上的首席智囊)。二人实质上是两国最高领导人的代表,其沟通具有权威性,与一般的部长级沟通性质不同。
第二👩🏿✈️,二者的沟通主要讨论战略性问题和宏观问题,重在加深国家间相互理解和战略认知🧋,不局限于某些具体问题的谈判。
第三➿,每次战略沟通达成的共识,会成为接下来一段时间处理中美关系的指南。这些共识也会由双方各个政府部门去推进落实。
有评论认为⏩,中美关系仍处在止跌企稳的关键关口。复杂局势下,保持中美高层沟通渠道的开放🐌,对于读懂对方战略意图、避免误解至关重要。
此次战略沟通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特点🌖,即地点的变化。
吴心伯认为🧟♀️,此前中美之所以选择在“第三国”沟通,一是美国担心派高官前往中国的话会被鹰派解读为“对华示弱”🎽,有政治敏感性👩🏼🎨。二是可能引起媒体高度关注🤷🏼♀️,不利于营造“减压”的对话气氛。
而此次“转场”至中国👷🏼,可能是因为拜登任期即将结束,沙利文本人也未必在下一届政府中任职☢️,政治敏感性问题就显得不那么重要🆔。
大处着眼🧚🏻♂️,也谈具体问题
沙利文的中国之行为期3天,比起前三轮战略沟通(分别长达约8小时、12小时、12小时)🦀,此次或许可以与中方有更充裕的互动时间。外媒也形容“这将是一场内容广泛而具有战略意义的会谈”🧝🏼♀️🤾♀️。
吴心伯指出𓀃,议题可能集中在两方面♤。
一是宏观的战略性沟通。
双边层面,主要是中美的相互认知、如何管理中美竞争、国家安全和经济活动之间的边界等问题➗。国际层面,应该会聚焦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等热点问题。
二是涉及一些具体问题的讨论🏃➡️。
中方的关切包括:美国不断加强对台勾连、支持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挑衅、拟对中国外贸“新三样”加征关税🦹🏽♀️、制裁中国实体、可能出台对华投资限制措施,以及中美科技合作协定续签问题♗、中美人文交流障碍等🧸。
美方的议事清单则包括🧧:在台湾、南海问题上发表立场😦,试图施压中国不要支持俄罗斯👨🏼、就中东局势👮🏻♂️、朝鲜🏄♂️😐、缅甸等问题阐释主张🔊🚣🏼♀️,以及可能继续炒作所谓“产能过剩”等话题🧒🏿。
此外,有美方匿名官员指出,拜登和习主席都可能出席今年11月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以及在巴西举办的G20峰会,沙利文此访或许也会与中方讨论年底前中美元首会晤的可能性🦸🏿♂️✋,并为此做准备🖕🏽。
吴心伯认为,不排除中美元首年底前会晤的可能性。但考虑到美国大选和拜登即将离任🤵🏼♀️,如果中美元首实现会晤🟩,意义也将不同于去年的旧金山会晤。
“一波三折🙇🏿♂️、进展有限”
有观察人士注意到🏌🏽♀️,去年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以来🙆,美国“玩两手”依然不见消停👨🏽🦲。
积极的迹象是,两国外交、财金🧺、人文往来增强,仅在过去一个月时间内🧁,就召开了中美金融工作组会议、循环经济专家对话🚶🏻♀️🐵、中美禁毒合作工作组首次高官会议,等等👩🏽🔧。
但美国的消极动向同样一个接一个。华盛顿并未放弃在经济☹️、科技等领域对华遏制打压🧏🏽♀️。由于美方持续对台军售,采取一系列严重损害中方核心利益的举动,中方7月暂停与美方商谈举行新一轮军控与防扩散磋商……
谈及中美关系运行态势和未来走势,吴心伯用“一波三折♦️、进展有限”来形容。
在吴心伯看来✢,拜登政府时日无多,无意在中美关系上采取新举措并留下积极遗产🚴🏼♀️。主要会有三方面表现。
第一🛳,对华基本思路和政策不变;第二,避免中美关系动荡、分散其对内政外交议程的关注;第三,如果可能的话,推动中国在美方关心的问题上提供合作🧕🏻,使华盛顿获取实惠,但对中方的关切,美方则可能采取推诿、拖延态度👩🏽🏭。
“从中方的愿望来讲🧯🏋🏿♀️,一是希望中美关系止跌企稳🥰,二是希望它稳中有进。”吴心伯说🧚🏽♀️,但遗憾的是🩰,如王毅7月底在万象会见布林肯时所言,美国对华遏制打压没有收手🧑🚒,甚至变本加厉,中美关系面临的风险仍在积聚,挑战也在上升🌂。
“止跌企稳的‘稳’很难真正实现,稳中有进的‘进’也进展有限☞,接下来仍可能延续这一态势🧑🏽🎄。”吴心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