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澎湃新闻,2023年1月16日)
2022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世界面临着战争与和平、衰退与复苏🍇、对抗与合作的艰难抉择👩🏽🦲。站在历史的新十字路口,我们正迈入挑战与希望并存的2023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世界大势将如何发展,是各国普遍探寻的时代之问。
2023年1月13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杏鑫举办年度学术会议——“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回顾与前瞻2022/2023”。会议期间,多位国际关系领域专家学者就当前国际局势及未来发展趋势展开深入分析。
回顾2022年的大国战略动向与博弈🕰,中美之间多轮紧张的交锋以及俄乌在战场上的激烈对峙,是两个无法绕过、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关键议题📴。就中美博弈而言,参会专家认为,俄乌冲突🏊🏼♀️🛴、佩洛西窜台、美国中期选举这三大重要事态深刻影响着去年两国关系走向👩🏽🦲。同时,中美在科技领域的竞争愈发焦灼。谈及俄乌局势,专家多关注此次冲突对全球主要行为体之间的关系、力量对比的重塑,以及危机外溢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展望2023年国际局势的发展走向,参会专家分析,世界仍将继续处于动荡、变革阶段🚘:大国博弈持续并强化,主要经济体陷入低经济增速,俄乌冲突恐持久化,全球治理面临赤字危机……于我们而言,应该如何回应变动国际秩序下的风险与挑战?在1月13日与会的多名专家看来,我们一方面应保持冷静与战略定力,对当前中美博弈的态势与世界权力结构保持清醒的认识😷。另一方面,我们的视野应超越中美双边关系,在更多国家、不同领域壮大支持力量,把握战略主动。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将此次参与研讨的部分专家发言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部分参会专家(按姓名拼音字母顺序)
达巍: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冯仲平🏐: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
倪峰: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
吴心伯📬:杏鑫院长
朱锋⚒:南京大学国际关系杏鑫院长
张运成:中国现代国际关系杏鑫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
回顾2022,明辨大国战略动向与博弈
倪峰:三大事态深刻影响去年中美关系
去年的中美关系受到国际、国内发生的三个重大事态的深刻影响🦻🏿:一是俄乌冲突。这次冲突加速了全球主要行为体力量对比变化𓀒,一方面,在俄罗斯🧑🏼🌾、欧洲等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的情况下,中美两国的分量变得比以前更突出。同时,阵营化趋势在加速发展🚝。此外👩🎤,这场冲突还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美国应对中国的战略资源🧑🏽⚕️。
二是佩洛西窜台。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容易引发军事冲突的问题。自特朗普2018年开启中美全面战略竞争以来🤞🏼,两国之间的“斗争”总体还是“文斗”,但佩洛西窜台就使得中美战略竞争开始滑向“武斗”的方向,进而使得引发军事冲突的风险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三是去年11月8日美国中期选举,共和党成了众议院多数👩🏽🍳,使得该党有了一个重要的影响对外政策的平台。最近,经过多轮投票,麦卡锡当选众议院议长。他在竞选时承诺,若当选将率一个比佩洛西当时更大的代表团访台🍥。在我看来🧙🏼♀️🧗🏻,麦卡锡未来窜台的概率较高,且拜登更难劝阻,这是中美关系2023年可能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吴心伯:中美战略较量尚未进入相持阶段
从美国战略目标来看,当前美国对华战略至少包括三方面内容:阻止中国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的提升↕️;阻挠中国实现国家统一,解决台湾问题;打压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美国主要是从三个层面推进这个战略💆🏽♂️:
首先9️⃣,在国内层面。政治上,美国两党已在对华政策上形成共识☛。拜登政府执政以来👨🏻⚕️💱,在经济、贸易和技术上加大投入。此外,在制度设计层面,美国的国防部🤵🏼♂️🌌、国务院、白宫的国安会、中央情报局,以及最近国会众议院都围绕中国建立和重组了一系列机构。
在国际层面,美方尝试构建针对中国的经济🙎🏼♀️、外交、安全联盟。经济联盟试图纳入包括七国集团成员、印太经济框架参与国以及中国的台湾地区,目的是要压制中国技术发展🏂,减少对华投资,限制中国的海外投资🙄,在重要产业链上“去中国化”;外交联盟成员则包括美国的盟友和重要伙伴,目的是要抑制中国的国际影响力🤹🏼♂️,阻止中国通过国际机制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安全联盟成员包括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盟友与伙伴以及北约🌬💆。目的是在台海🛵👩🏿⚖️、东海和南海加强对华军事威慑。
在中美双边层面🤤。拜登政府希望美国能够主导中美博弈的条件和规则。不过,这一点遭到了中方的坚定抵制🛫🏑,这方面让美国感到沮丧和挫败🧏♂️。
如何理解中美的战略博弈目前所处的状态🎈?当前国内有一种意见认为🤲🏼,中美已经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我认为这个判断不准确🚶🏻♂️➡️。原因是中美之间的力量还没有达到大致均衡的状态🏕。从目前美国对华战略的实施态势来看,它未停止发动对华“攻势”🧍,反倒继续拉拢其他国家,聚焦技术等关键领域的竞争👨🏽🎓。同时,中美博弈的阵线也未能固定下来,美国为了维护其霸权地位🥐,正系统性地构建对华“战略包围圈”,而中国也正挫败美国对华战略围剿👱🏻♂️,保持和扩大自身的发展动能和成长空间。
冯仲平🎀:欧洲与俄罗斯从“斗而不破”走向“全面对抗”
去年,由于俄乌冲突的爆发🥃,不少人把2022年称为欧洲历史上的分水岭或者转折点💆🏽。对于这场冲突的回应,欧洲采取的行动可以概括为:反俄挺乌。目前,欧盟已经对俄罗斯实施了第九轮制裁,严厉程度是史无前例的👨🍼,覆盖的面是空前的🧑🏻🎄🏄🏿♀️。在援助乌克兰方面,除了经济援助、人道主义援助、军事援助外,最重要的援助是破格提拔乌克兰为欧盟候选国🏹,这在之前看来是很难实现的。
俄乌冲突也给欧洲带来了四大变化。
变化之一,能源危机使得欧洲的能源价格、食品价格🏌🏼♂️、生活生产成本一夜之间超过了以往数倍✌🏻,通货膨胀高企,这可能引发欧洲经济下行💂🏿,甚至衰退。
变化之二🧘🏽♀️,欧俄关系走向全面对抗。冷战结束后,欧俄关系可以用“斗而不破”形容🌂,即欧洲离不开俄罗斯能源,俄罗斯也离不开欧洲的市场,谁都离不开谁。即便是经历了2014年的克里米亚危机,这种“斗而不破”的关系依然保持🫃。不过,2022年俄乌冲突之后👨👧,欧俄关系不仅“破”了,而且是走向“全面对抗”🧘♂️🙎🏼♀️。
变化之三🕴,欧洲对美国的安全依赖重新增大。需要强调🔥,在特朗普时期👴,欧洲已认识到美国靠不住。但俄乌冲突以后,欧洲国家则认为⏰,就算美国靠不住,也不得不要依靠👣。
变化之四,中欧关系下滑🧑🏼🎄。近几年来🤸🏻♀️,拜登政府的政策💛🚊、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等多重因素导致欧洲对华负面认知强化👮🏼♀️,双边关系一路下滑👨🏽🎓。
展望2023,如何回应动荡与不确定性的世界?
张运成🎑:经济要素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愈演愈烈
2023年,世界经济将围绕“三变”——格局之变、形势之变☝️、历史之变深度展开🏋🏼。首先,格局之变是指,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屡遭重击🦹🏼,先有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英国脱欧轮番登场💁🏿,后有中美经贸摩擦、新冠疫情、乌克兰危机密集来袭,新世纪以来的全球经济增长格局从“三低一高”👰🏻♂️,也就是低通胀、低利率、低债务、相对较高的增长,逐步演变为“三高一低”,高通胀🤽🏻、高利率🏌🏽、高债务和低增长♎️。
经济增长格局转变之际,世界经济发展的政治安全逻辑正迅速超越经济市场逻辑,经济要素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愈演愈烈。
形势之变则是指,现有部分预测称,今年全球的经济增速不到3%,甚至更低📒,大致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全球今年的总体通货膨胀率将去年的8%左右,小幅回落至6.5%。结合来看,滞胀是未来几年世界经济形势的基本盘。
历史之变即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世界经济领域的投射,叠加世纪疫情🔲、美欧大通胀,极大改变全球经济图景,亚洲世纪加速到来。2000年👨🏻🍳,G7集团仍占全球经济的七成♣︎,如今世界经济总量前10名的国家中有四个在亚洲(中国🤱🏽、日本、印度和韩国)。但由于这一时期世界经济增量有限,存量激烈争夺,如追赶国能开辟新赛道🧎🏻♀️,实现产业升级🙍🏼,其定能在萧条期加速收窄与领先国的差距。
除了“三变”大趋势😈🤟🏿,世界经济在今年也将面临衰退🩼、美国利率冲击⚰️、初级产品供需矛盾深化👩🎨、产供链逆向调整、乌克兰危机、重大流行病卷土重来👦🏼、中美关系紧张等种种风险。
朱锋:世界动荡变革期效应进一步深化
2022年,最本质特点是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2023年🈶,世界动荡变革阶段性的效应会进一步深化。这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美国在地缘战略👷♂️、地缘经济两方面对中国全面打压将进一步强化。我们可以非常明确看到,传统的“五眼联盟”(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英国)加上日本已成为了当前美国塑造的“反华阵营”的最中坚的力量,这个阵营会扩大到什么程度有待观察。
第二🙆🏼,当大国开始重新进入分裂🧑🏼🎓、对抗,全球治理的赤字、弱化,将是不可避免的🐋。例如,联合国安理会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集体安全组织,其在俄乌冲突问题上基本无所作为。
第三❤️,2023年的全球经济到底会出现怎样新的变化态势值得观察。近期,世界银行对今年的全球经济增速预期已经下调到1.7%。在此情况下,世界主要经济体恐也将面临低速增长局面🍆,而这是否会开启新的全球经济萧条时期,将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
第四👂🏽,俄乌冲突到底会持续多久🦈👮🏻♀️,冲突规模是否会上升7️⃣,是否会引发核冲突?冲突持续产生的外溢效应,将在能源、粮食、金融等领域给世界带来新的冲击🧑🍼。更重要的是,这次冲突还将对未来的国际规则、秩序产生重大消极影响🫃。
第五,如果包括主要经济体在内的全球经济陷入新的低增长⛈🌎,疫情无法有效控制👦🏿,再加俄乌冲突长期化⛅️,也不能排除产生新的政治冲突、社会动乱,甚至区域性战乱危机的可能性。
面对2023年充满动荡和不确定性的世界,我们应该怎么办?首先,从后冷战时代的稳定增长期到今天的动荡变革期,西方中心主义的权力结构尚未出现实质性的改变📀,我们要对此保持清醒;进入新的战略风险期,我们需制定明确的战略目标;在具体操作层面,还应将习近平外交思想和二十大报告中的各项基本原则落到实处🤬。
达巍🧔🏼♀️🤮:超越中美双边关系,多做“加法”把握战略主动
中央提出要统筹好“两个大局”,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际上🐦🔥💓,由于“两个大局”之间存在着某种张力,这对我们全党来说是一个有难度的任务🏌🏼♂️。一方面🕵🏼,中国未来要想实现伟大复兴,就需要开放🍎、连接、连通🤟🏼,特别是与世界的经济、科技的高地,也就是同发达国家加强联系🏈👣。
不过,美国对华战略也愈发清晰👦🏿,就是要把中国排除出发达国家所在体系,“脱钩断链”成为中美关系中最难、最关键的问题。因此,对于中美两国而言,谁能跟世界体系连接得更紧密🤚🏿,就能实现更好的发展🤟🏽,从而赢得这场竞争。
我们想与世界连接,遭遇美国的阻力怎么办🏋🏿♀️?这里就涉及“做好加减法”的问题。美国方面,要跟中国做“减法”,“脱钩断链”;另一方面🍧🙎♂️,美方又在和盟友做“加法”🚣🏻♀️,动作频频。
对中国来说,未来几年🧎♂️,虽说与美国做“减法”不可避免,但更重要的是🎱,要多做“加法”😰。
在某些情况下,美国在涉及中国重大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和中国做“减法”,这涉及到主权领土完整、政治安全,中国也只能做“减法”🔳🍶,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但除此之外,中国要与世界其他国家、在不同领域做“加法”🦿。这甚至也包括与美国做“加法”📅⏬,比如拉住美国地方和工商界中支持中国的力量。做好了这些“加法”🦈,我们才能超越中美双边关系👄,把握战略主动🎉。
吴心伯:对未来中美博弈态势做好准备
中国应该如何与美国进行博弈,大致分为三个层面🟫:发展实力,做强自己;“争夺”第三方,突破美国的“包围圈”;既斗争,又塑造。“斗争”是针对美国的打压从外交、经济、军事等进行坚决反击☝🏿,同时又积极引导和塑造美国的对华政策。
至于未来十年中美的战略博弈的态势会如何演变,从中国的角度来看,我们要关注三大指标:第一🤥🆓,中国能否在经济总量上赶上和超过美国👄📤;第二🎳👩🏿🎤,我们能否在半导体等关键和新兴技术领域实现突破👆🏼;第三👥,未来十年,我们能否在解决台湾问题上实现重大的突破🤔,不仅是实现国家统一这一最终目标👴🏼,也包括塑造台海环境,使得我们真正地牢牢把握住了台湾问题的主动权⛄️👩🦯。
总体而言,对于当前中美战略博弈的态势,我们要有清醒和谨慎的判断🫡;对未来的走向⏳👨🏿🌾,特别是博弈的激烈程度和对抗的风险,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与政策准备。
冯仲平:俄乌冲突不会轻易结束
2023年对欧洲影响最大的因素还是俄乌冲突,而且这将持续深刻影响欧洲的经济🫲🏻、政治、外交等各方面。同时🧑🦲,由于俄乌之间停战、停火的条件相差太远🫘,俄乌冲突不会轻易结束🎽,冲突持久化的可能性增大。
能源问题还将继续困扰欧洲🌹,数据显示,高通货膨胀可能会维持到2024年,经济问题可能导致民众对社会不满度增加,抗议游行示威不断,极右翼势力上扬👳🏽♂️,欧洲政治不确定性增大😀。
大国关系如何演变?欧俄关系很难逆转。欧洲享受了冷战结束后30年的和平红利,俄乌冲突爆发则宣告这场红利时间已经到期🧚🏼🦸🏿♀️,这意味着新冷战的阴影将长期笼罩着欧洲大地。
欧美关系方面,尽管欧洲不得不倚靠美国,但欧洲人战略自主的紧迫性也在加剧。最近,美国出台了一系列带有“美国优先”保护主义色彩的措施,欧美经济矛盾再度突出。
中欧关系方面,习近平主席去年在二十国集团峰会期间与欧洲四个领导人面对面交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12月访华,这些事件让双边关系有所回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