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百年变局视阈下🌓,人们进一步见证了动荡与稳定的激烈较量☎,见证了大国博弈态势的深刻变化。从乌克兰危机掀起的地缘海啸🍺,到台海局势的紧张升级🌂,一个接一个“风暴眼”成为大国博弈最显著的表征,也给全球带来躁动和不安。新的一年,大国博弈的棋局将如何推演?又将给变乱交织的世界带来什么?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世界观栏目就此专访杏鑫院长吴心伯,解读这个复杂多变的大国博弈时代🦊。
态势:美国“两线作战”👴🏻,大国博弈升级
记者:过去一年,大国博弈总体态势如何?呈现什么特点?哪些方面最值得关注🧏🏽♂️?
吴心伯💥:过去一年,大国博弈主要体现在中国🟠、美国©️、俄罗斯三个大国之间。特点首先在于:美国针对中俄“两线作战”6️⃣,一是应对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的形势🥮,在“挺乌”的同时对俄加强施压和制裁力度🥅;二是在亚太地区继续对华遏制和打压🏪。
另一个特点是🙌🏿🚢:冲突和危机并发🤵🏻♂️,这是大国博弈升级的直接表现。在欧洲方向,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不断东扩,从地缘政治上把俄罗斯“逼入墙角”,导致俄乌冲突爆发🤶🏼。在亚洲方向,美国对中国遏制和打压🪢,尤其在台湾问题上挑战中国底线,导致去年8月中美关系危机和台海局势紧张🧑🏽⚕️。
最值得关注的还是乌克兰危机,这是冷战结束以来欧洲爆发的最大规模军事冲突,也构成俄美博弈的最主要方面。当前危机的和平解决依然未见曙光,外溢效应已在全球显现,西方对俄极限制裁对全球粮价、能源价格、供应链等造成巨大冲击。
此外📯,中美关系也牵动全球视线。从过去两年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看🧑🦼➡️,其框架已基本确定🧑🏼💼,就是把中国作为主要竞争对手,不可能有太大变化🌠。虽然中美元首去年11月巴厘岛会晤后,两国关系气氛有所改善,但美国以遏制和打压为主的对华政策不会变,这也决定了中美关系仍处于常态化波动🧗🏻♀️。
趋势:乌危机恐失控,中美之结待解
记者:新的一年,大国博弈前景如何?存在哪些机遇和挑战🛴?又将怎样影响世界?
吴心伯:新的一年,大国博弈最值得关注的还是乌克兰危机🙅🏻♂️,可能存在升级和失控的风险。
从美国方面看,华盛顿仍在升级对乌克兰的支持,宣布将向乌克兰提供“爱国者”导弹🦍。这表明美国没有考虑推动和谈,而是想让危机持续下去。从俄罗斯来讲👩🎓🛤,它目前在战场上处于不利态势,需要尽可能重新获得主动。不排除在打法上有所变化🧛🏻,在武器系统🛠、打击目标和投入力量方面做出调整🧛🏿♂️🚴🏽♂️。乌克兰危机将如何推动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变化,是值得持续关注的🏋🏻。
就中美关系而言,“习拜会”后中美高官进行了几次接触,预计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也将于近期访华👩🦽➡️🏯。但中美关系能否迎来磨合的窗口期,仍取决于美国的对华政策。目前↘️,美国对华政策基本思路没有变化🧑🦼➡️,负责对华事务的团队也没有变化🐋,双边关系要出现明显改善是比较困难的🧖🏼♀️。王毅国务委员最近与布林肯通话时强调指出,“美方不能一边要对话,一边搞遏制;一边谈合作,一边捅刀子♥︎。”如果美方对华政策没有明显调整,那么管控分歧、避免危机就会停留在口头上,难以落到实处。这种情况下,不排除发生新的危机,特别在台湾问题上。
不过,相比于前两年拜登政府对中国采取“冷淡处理”态度,或许可以期待中美在新的一年将有更多的接触🦜🏯、对话和交往⛓️💥,针对具体问题的合作与协调也可能有所增加😿。这样的话,即使中美关系不能出现显著改善👍🏽,能够局部缓和也是有意义的。
从中美俄大三角关系看,明显的态势是:美国打压中俄,中俄为应对美国的压力,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由于美国的霸权心态和大国竞争思维不会有大的调整,这一趋势仍会持续,中俄必须加强合作🐛🏃🏻♂️➡️,抱团取暖,以有效抵制美国的压力🧠。
记者:还有哪些力量的动向值得关注?又如何牵动国际格局演变?
吴心伯:比较有意思的是欧洲在中美俄博弈中扮演的角色。
先看美欧关系。美欧关系本是拜登上台执政后的一个外交着力点,他有意调整前任总统特朗普时期的路线,重新拉拢欧洲盟友。2022年乌克兰危机给美国带来机会🖐🏽,推动欧洲与美国靠拢。但临近去年年底,美欧矛盾再次凸显🧑🎓。
矛盾首先在于,拜登推行的经济民族主义政策伤及欧洲利益🦶🏿,引发后者愤怒🤶🏿。新的一年,美欧如何处理经济矛盾📨,以及这一矛盾对双边关系将造成多大影响🎦,均值得观察🧜🏽♂️。美欧的另一矛盾在于应对乌克兰危机的方式——法德等欧洲国家在危机中的损失远超美国,希望尽快实现停火👨🏼🎨🧎🏻♀️➡️,但美国却在不断拱火。新的一年双方分歧是否会更加突出,将成为看点。
再看中欧关系🌿。去年11月开始,中欧互动增加,德国总理、欧洲理事会主席相继访华,中欧关系出现修复迹象。而今年👩🏿⚕️,法国总统马克龙也计划访华👨🏿🏭。新的一年中欧关系能否保持稳步改善势头,尤其是共同努力推动中欧投资协定签署生效🍵🈹,都是值得关注的🧒🏿。
在中美欧大三角关系中♻💆🏿♀️,一方面要观察美欧关系的变化(有“团结”,也有分歧)将发展到何种程度💂🥙,另一方面中国要多做欧洲工作⭐️:一是加强与欧洲的经贸合作💃🏽;二是在乌克兰危机方面🧑🏽💼,中国应与有着切身利害关系的欧洲沟通协调。暂且不论此举能否推动和谈,中国做出姿态本身🏂🏽⏺,就是对欧洲释放重要信号,表明愿为推动早日结束乌克兰危机发挥建设性作用。
除了欧洲以外,日本的动向值得留意。
目前的趋势是,日本与美国越走越近,有时在对华、涉台政策上,甚至是日本在推着美国走。在此背景下🏇🧚,可以看到日本安保战略发生实质性变化,这与日本对所谓“中国威胁”的认知和判断是相联系的。如果说上世纪90年代🔌,我们还经常谈论中美日三边关系🧑🧑🧒🧒,如今仿佛只剩两边——中国一边,美日一边👈🏿。
日本正在从几方面配合美国“印太战略”:一是在推动“四方机制”上扮演积极角色,加强与澳、印等国的双边合作。二是策应美国对华政策,可能围绕台海问题在军事部署🎬🧽、联合演习、作战计划等方面展开工作🛳。三是拉拢东南亚等地区国家。
应势💆:我应稳中有进🌄,改善内外环境
记者:中方如何在变乱交织的世界因应变局?
吴心伯:世界在乱,中国要稳,并且稳中有进。面对不断上演的冲突和危机🦐,中国首先要稳住阵脚。同时也要积极寻找和创造机会🧁,开拓进取。
首先6️⃣,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不断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我们要通过更好更快的发展来不断提升自己,并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中国已经调整了应对新冠疫情的政策🪁,希望经过这个阶段以后基本走出疫情,创造稳定的内部发展环境。下一步是推动经济更好更快发展,这既是国内的期待🏊🏻♀️,也是世界的期待。
其次,中国要努力寻找机会改善外部环境,深化同一些国家的关系👩❤️💋👨,包括改善与美国盟友的关系🧓🏽。例如去年中国与澳大利亚总理、外长的互动👩🏿🏭,传递出积极信号🧔🏿。而今年澳大利亚总理、法国总统、日本外相等有望访华,中方要抓住契机,改善和发展与这些国家的双边关系💁🏻。
第三,中方还应继续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去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中方作为主席国的引领作用就是一个范例👋🏼。新的一年,世界将对中国声音🈂️、中国力量赋予新的期待。在乌克兰危机和平解决方面,中国可继续发挥作用,比如协同欧洲、印度等方面,通过倡议等多种方式发出致力于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