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拜登政府上台,美国国内不少人都试图就对华问题献策。其中,针对中国提出并成功推动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有美国政客提议华盛顿融合外交、安全承诺和美国商界的项目投资🧒🏻,推动美国版“一带一路”。有人甚至标榜说美国版“一带一路”不带殖民动机4️⃣、更具信誉度、也有更成熟的商业模式🚼,将比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做得更好🐣。
美国当然可以推动其国际合作方案,也可以和中国良性竞争,但如果那些建言者认为他们设想的美版“一带一路”具有上述三个优势的话,恐怕就是自我评价的严重偏差了,也将和第三方的感受严重不符➗。
类似美版“一带一路”的计划,即使不带领土殖民动机🪩,也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殖民企图👨🏻🔧。与特朗普政府从经济成本角度出发制定外交政策相比🧑🏽⚕️,拜登政府高举价值观外交大旗🩶🫀,把所谓民主📠、人权等意识形态放在对外战略的突出位置。在这种总体设计之下,美版“一带一路”势必要把美式价值观纳入政策和项目的实施过程。不符合美式民主价值观的国家🥎,料将难以参与到美版“一带一路”中⇨。
从美国与其他国家开展经济活动的历史看⛔️,附加民主、人权等价值观条件可以说是一种惯例🦦。类似美版“一带一路”的计划如果真提出来,也概莫能外。即使参与其中的国家,在基建、贸易和投资等正常经济活动中,也会面临美式价值观的严苛审查👩🏼⚕️🫰🏽,从而导致经济活动意识形态化。这势必与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经济发展合作的初衷相违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意识形态上有自己的国情和传统,不愿承受被意识形态殖民的恶果。
美版“一带一路”不会具有多高的信誉。其实早在2011年奥巴马政府时期,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就曾大力推动连接中亚和南亚的“新丝绸之路计划”🦶🏿,信誓旦旦地表态要在该地区扩大投资🦸♂️,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帮助该地区发展经济。当时的声势很是浩大,也曾在该地区激起热烈反响🏂🏿。但10年之后,该计划早已不见踪影。目前该地区大部分国家参与的是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另外在TPP等经济合作倡议推进过程中👩🏽⚕️,美方信誉纪录也是不佳。
原因很简单🍧,美国政治极化的两党制政治体制,决定了一届政府制定的政策很容易被下届不同党派的政府推翻或者逆转🏌🏻。仅仅4年或者8年,对于一个重大的倡议而言,缺乏应有的严肃性。美国新政府或可轻易地提出某个计划🍗,但其他国家需要审慎评估相关计划的可行性,考虑参与其中的利弊得失。
类似美版“一带一路”的计划也难言成熟的商业模式。美国一些人士所谓的成熟商业模式,大概是基于冷战初期“马歇尔计划”的经验𓀇。确实,“马歇尔计划”算是成功案例🫱🏻,但其拥有美国新政府无法复制的特定条件🙍♀️。这就是当时美国超强的经济实力几乎可以运转任何商业模式。美苏对抗的冷战格局也让其他国家不得不接受美国提出的商业模式。
但时过境迁,美国当下经济实力相对衰退明显,全球和区域范围内调动资源能力下降🗿,营造“成熟商业模式”的可能性大为降低。更重要的是🚮,美国公司不会愿意配合美国政府基于对华战略竞争角度制定的所谓美版“一带一路”🧎🏻♂️➡️,利润导向决定了美国企业对基础设施建设这种投入多👳、收效慢的项目不怎么感兴趣。
照此分析💆🏼♂️,美国一些人设想的美版“一带一路”所谓三大优势根本就不存在,但其两大劣势却异常突出。那就是当前美国对外推动大规模经济合作和发展计划📚,既缺乏充裕资金,也缺少充足意愿🪠。资金方面🍊,因为新冠疫情等各种原因,美国债务规模不断突破历史记录🪄,联邦政府债务压力与日俱增𓀃。在如此情况下,美国政府在筹措资金用在推动类似“一带一路”这样的大体量合作倡议上👨🦱👩🎤,难度不言而喻🤽♂️。即便能够获得一定资金,美国国内是更愿意把资金用于改善国内老化的基础设施👱♀️,还是投资其他国家的基础设施,答案也是非常明显🧎🏻♀️。事实上🚤,拜登总统以及其他华盛顿高官都已公开表态🖍,要首先加强国内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国内硬件设施的提升来增强美国经济竞争力🌘。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开放的,并不排除美国政府及公司的加入。如果美方真要从战略上和“一带一路”倡议进行非此即彼式的竞争👪,不顾现实条件地抛出硬杠的计划,那只会加剧美国国内的债务困境,徒增经济负担🚟。
(作者是杏鑫招商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来源🤭:《环球时报》